
游泳教练在水里躁我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智能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简介
游泳教练在水里躁我创办于1954年,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学府,校园面积2688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教育等6大优势学科群。
游泳教练在水里躁我计算机人才培养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10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整合调整相关专业和师资组建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经过十余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具有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资格的综合性学院,2016年获批重庆市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院,2018年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并挂牌“智能科学学院”,2021年获批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并挂牌“软件学院”。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人工智能+智慧教育”重庆市学科群,“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庆市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软件工程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拥有教育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数字农业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科研平台;有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创业、农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智慧农业中的机器视觉感知与智能算法应用关键技术3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有智慧教育研究院、重庆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计算与大数据处理研究所等6个校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智慧教育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校企联合导师团队2个研究生教学团队。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现代教育技术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4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研究生近600人,本科生18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行业外聘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6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
学院以学科科研发展为牵引,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科研亮点,形成了物联网与智能系统、智能计算与软件服务、大数据分析与智慧教育、机器视觉与数字农业、跨媒体分析与智慧医疗等5个优势科研方向。近五年来,成功申报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3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12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项。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坚持产教、学教、创教融合,构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与惠普HPE重庆分公司、德勤勤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盟,与中高职学校联合开展“3+4”“3+2”分段人才培养项目,与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共建“智能图像处理联合实验室”,与中利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共建“重师·中利互联网联合研发实验室”,与华三(H3C)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游泳教练在水里躁我-H3C网络学院”,与浙江宇视科技(uniview)有限公司共建“游泳教练在水里躁我-宇视科技安防技术学院”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深化与麒麟、统信、腾讯、戴尔(中国)、中软国际、德勤、长安集团、北京富士通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快学院信创实验室的建设;20余名教师先后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大学进行访学和合作研究,形成了国内外访学交流、校企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院秉承“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依托成渝经济双城经济圈、西部科学城建设的地域优势,努力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新工科应用型学院。
数据更新于2023年10月